红土地上绽放的调解之花

来源: 红安法院 时间: 2025-09-25 15:36 点击量: 30

红色法源绵延群众路线,司法智慧迭开调解之花。群众路线是革命斗争和红色法制的致胜法宝。在革命老区转型发展的大局中,红安县人民法院传承红色司法基因,探索拓展密切联系群众的路径,以司法智慧灌溉出新时代调解之花。

行业调解的迎春花

“谢谢法院和工会!帮助我们讨回血汗钱。”22名农民工一扫来时愁容,未及领取薪酬便开始道谢。李某朋等22名农民工因雇主迟迟不予支付劳务费,向红安法院提起追索121000元劳务报酬的诉讼。民生无小事,勤勉驱快马。该院委托“法院 + 工会”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进行调解。

在充分了解当事人诉求、梳理案件事实的基础上,调解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,协调雇主积极履行义务。促使达成分期付款的调解协议。双方当事人申请红安法院确认调解协议,该院依法免收诉讼费并裁定予以司法确认,以法律效力为农民工权益撑起保护网,也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筑起防护堤。可能引爆群体纠纷的集体劳动争议得以一揽子化解。成为以法治力量守护职工群众幸福底色的范例,获湖北省总工会刊载。

行业发展百变大异,该院秉持司法依靠群众、司法服务群众红色司法理念,积极探索“法院 + 10个调解组织”新模式,将诉的权威性、规范性和调的便利性、专业性紧密结合,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风险矛盾提供了机制引擎,在风霜洗礼中绽放迎接春光的花朵。

家事调解的解语花

奶奶与离异家庭的未成年姐妹在交通事故中不幸罹难,亲属因百万元赔偿款分配问题对簿公堂,这是一起血脉亲情与财产争执交错迷离的纠纷。

“钱!你们眼里只有钱!那是奶奶和孩子的命换来的啊!”老人的控诉给纠纷化解添上沉重的一页。承办该案的七里坪法庭是“中国革命第一法庭”——七里坪革命法庭的历史沿革,红色司法基因早已融入干警血脉,联动解纷大格局日趋成熟。为解开错位的亲情之结,法庭邀请镇综治中心、司法所、派出所、妇联干部等力量,组成联合调解小组协同作战。

一场因人施策、有的放矢的调解渐次推进:从消弭悲痛切入,引发情感共鸣;由家庭投入、体力能力着手,消解对立情绪;用换位思考劝解,引导互谅互让。这起缘于情感迷途的纠纷在联动调解的力量下,回归亲情伦理的港湾:各方就刑事谅解金的分配比例、支付方式达成调解意见,母亲当庭撤回了分配学平险赔偿金的诉讼请求。

家事纠纷千头万绪,该院承继从群众中来、到群众中去红色司法理念,创新发展枫桥经验,将司法的法律性、人民性与基层力量的熟稔度、非对抗有机结合,为源头治理和稳妥化解家事纠纷构筑强大合力,越来越多促进家庭和睦的解语花欣然绽放。

庭所共建聚合力,保障“老有所养”

连还债引发案中案,红安法院用调解打通程序关口,让债权人无需等候下回分解。吴某于2019年租赁张某商铺,约定一次性付清租赁费7万元。后吴某经营不善,无力给付租金。历经催要与诉讼,张某申请强制执行。吴某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,经传唤询问,吴某表示,可以找亲属代为履行。随即打出抗辩牌:自己借给张某5万元已逾还款期,如不能在本案中抵扣,也要向法院起诉。

但张某不愿抵扣执行款,一案即将衍生多案。梳理张某的相关材料,张某另欠下冯某租赁款2万余元,因张某患有肾病,长期的透析、治疗支离着他的经济。为帮助三人尽快走出泥沼,执行法官提出为吴某折抵5万元执行款,2万元案款用于偿还冯某债务的执行方案。张某难以接受。执行法官释明不还债、不履行的法律后果,希望他摆脱债务的枷锁,更好迎接未来生活。在法理情的感召下,张某心中固守的抵御终于坍塌,同意将7万元标的款悉数用于偿还债务,冯某也自愿放弃未偿还部分。一案结,多案解。

执行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环。该院传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,加强与立案、审判环节的衔接,将执的威慑力、善意与诉的被动性、救济性结合起来,为减少矛盾和实质化解纠纷赋能增效。一次次突破执行藩篱,绽放丹心向阳的红梅花。

关山万里长,初心恒一坚。在红色圣土上,红安法院深耕优良传统,让调解工作绽放时代芳菲。新的赶考路上,该院将高扬党的旗帜,勇奏创新冲锋号,以调解工作的繁花似锦,为红土地增光添彩!